完整社区

项目配建了900余套安置房,以满足当地村民的住房需求。在设施服务方面,社区内设置了全龄段儿童公园、健身步道、自行车道等活动场地供居民活动,每个邻里中心内都有能够提供新鲜食物的生鲜超市,社区内每栋楼的居民都能方便地在步行距离内获取新鲜食材。此外,为了满足居民需要,每个邻里中心都配备了养老服务设施、邮政服务、文化活动中心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服务设施。这些设施平等地面向所有住户,让优质的社区服务覆盖每个人。

包容共享

在健康层面,考虑到北方的雾霾天与季节温差,爱情城二期、三期住宅建筑还升级了地送新风系统,可以加快室内外空气流通;而在室外,每个住宅区内都有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,并通过公共区域的电子显示屏向居民传达实时空气质量数据。

可持续的生活方式

在当前疫情时有反复的情况下,新规划的社区类项目需要有意识地及时整理现有经验,为发生疫情等流行疾病时做好准备。爱情城在应对过程中采用无接触式配送服务,同时制定了以下防疫政策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:首先是为社区设置可封闭边界,并在出入口设置应急防疫物品发放点、提供消毒洗手液,要求出入口配置一定面积的警卫室等;其次要求物业制定定期消毒计划,对日常接触社区健身器材、电梯、扶手的公共设施进行消毒。在日常防疫运营中,爱情城还固定了防疫垃圾回收及清洗消毒路线,不占用项目主要交通通道,不在人流较多时清除垃圾。最后,项目还将结合实时通报,定期宣传防疫卫生知识。

定位于“低碳节能社区”,爱情城也深知绿色低碳不应止步于建设阶段,应该将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贯穿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全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居民共建非常重要。为此,项目也在绿色教育上下足了功夫。爱情城制定了相关的实践策略,包括定期组织绿色可持续社区教育宣传,鼓励低碳、健康的生活方式;定期组织运动健身指导宣传;配备心理咨询人员,开展心理支持服务;开展插画课、烹饪课、营养与养生课等科普教育课程;组织农贸集市、跳蚤市场等活动;开展公益活动以提高社区凝聚力;运用在线平台为居民提供空间预约等服务。

根据USGBC的统计,中国获得认证的新建LEED城市与社区项目,在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和材料与资源板块平均得分率分别为48%和51%,是认证中的得分难点。但爱情城在这两个板块的得分率达到了65%和73%,这离不开项目在发挥当地能源优势和运用智慧科技的努力。

由于受当地电网排放因子及供暖方式的影响,北方城市往往更难在“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”得分点中获得较好表现。而根据测算,爱情城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可以控制在2.5吨/年。(根据牛津大学“我们的数据世界”(OurWorldinData)网站提供的数据,2019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.1吨)

绿色建筑与能源

首先,项目积极利用当地充沛的太阳能资源、地热资源建立太阳能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,通过这部分可再生能源满足项目规划内的高档住宅、专家公寓、办公楼、酒店等建筑的采暖需求,此外,项目采用光伏发电系统,也可以帮助项目降低对电力、化石燃料等的依赖。

其次,在建筑设计层面,社区内的建筑积极采用被动式设计,通过优化建筑外壳、自然通风、自然采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采暖和制冷系统的应用。部分楼宇还将打造成近零能耗建筑,致力于降低建筑的碳排放。此外,项目还通过采购高性能机电设备(如泵、冷却塔、锅炉等)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,并以此降低楼宇运营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。

以人为本的交通

最后,在交通方面,爱情城整体倡导低碳出行,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设计,合理规划社区内慢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。项目内的停车位也100%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,鼓励普及电车,减少燃油车使用。

循环资源

材料与资源关乎项目的隐含碳足迹,也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福祉。爱情城项目承诺在采购时优先采购具有环境产品声明(EPD)的材料,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,帮助项目更科学地制定及实施碳减排路线。而对于社区产生的废弃物,爱情城也将积极转移可再利用的资源,如通过与当地建筑垃圾处理商签订协议,承诺建设过程中建筑及拆卸废弃物中至少80%将被分流处理;建筑内产生的垃圾也将被100%分类回收并处理,对于特殊垃圾及可回收垃圾,比如电子垃圾、包装纸和易拉罐将由物业单独回收;值得留意的是,项目运用了智能垃圾管理系统,可以高效处理居民垃圾,最小化垃圾的污染。加上优化垃圾运输车辆的行动线路,废弃物收集效率也可以相应地提高。

海绵城市是爱情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大有力举措。通过打造海绵城市,项目既可以更加适应环境变化、有效应对自然灾害,使社区更具有气候韧性,又能为项目的水资源处理加分。根据爱情城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,项目内采用了下凹式绿地、透水铺装、下沉式雨水花园等措施,这可以帮助项目有效控制约90%的雨水,满足了LEED社区体系中的雨水管理得分点。

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%,但在各个地块的实施策略略有差异。项目结合各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建筑特色,打造了不同的景观生态。比如在办公及商业综合体地块,目前优先选择了海绵水景、透水铺装等景观效果较好且亲人性强的海绵设施;在住宅地块,则通过宅间雨水花园、海绵绿道等措施,让住宅地块更加宜居和舒适,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。

更多文章